
当新鲜的荔枝终于抵达长安的那一天,李善德却毫不掩饰心中的愤怒与质疑。他直言不讳地揭露右相杨国忠的虚伪:“这鲜美的荔枝背后,岭南的荔枝园被肆意砍伐,骑手们在风雨中奔波,马匹横死,江河木桩折断,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!”
“这些牺牲换来了什么?换来了右相献媚贵妃,取悦皇帝;换来了他在文武百官面前的炫耀与权势;这是一场以天下百姓的血汗为代价,满足权贵私欲的荒唐闹剧。”
正如太宗皇帝李世民所言:“以镜为鉴,可以正衣冠;以人为鉴,可以知得失。”李善德以这批荔枝为镜,揭示了朝廷的忠奸,呼吁所有人看清楚谁在祸乱朝纲,谁在蒙蔽圣人李隆基。
展开剩余88%这番直言激怒了右相,最终使他被迫辞官流放岭南,意外避过了随后的安史之乱。在阿僮的荔枝园里,李善德找到了比官场更宝贵的归属——用双手耕耘生命,而非用权谋换取名利。
李善德,这位背负房贷的唐朝九品小吏,最初不过是长安上林署皇家园林的一名平凡养护官,月薪勉强还清房贷。他像无数职场老实人一样,出身寒门,考取冷门科举,初入职场,谦逊顺从,习惯与花草为伴,与同僚打交道,唯命是从。
然而,一道旨意让他被推向绝境——必须在六月初一杨贵妃生日当天,将岭南鲜荔枝运往五千里之外的长安。荔枝这种产自岭南的鲜果,色泽朱红如鳞,果肉凝脂般细腻,味美但极易腐烂,有“一日色变,两日香变,三日味变”之说,这无疑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死亡任务。
在圣旨下达后,上林署内迅速上演了甩锅大戏。同僚们纷纷推脱责任,借口家中琐事缠身,牡丹都养不好,最终将所有责任推给了这位被视作“软柿子”的李善德。更荒诞的是,当他发现手中的“荔枝煎”敕令被悄然换成了“荔枝鲜”,所有相关者却选择集体沉默。现代职场中常见的信息封锁与责任推诿,竟与千年前的官场如出一辙。
面对这一切,李善德终于爆发:“我死!你们一个也别想活!”他掀翻案几,揭露同僚的龌龊,强硬索要荔枝转运经费。令人惊讶的是,一向势利的刘署令竟然批准了他的请求。正如弹幕所言:“当今牛马,谁没发过疯?”人性本能地趋强避弱,当弱者撕掉顺从的假面,卸下枷锁,反而能开辟生路。
李善德逐渐蜕变出一套职场生存法则:坚守底线,第一时间表明立场;直面冲突,亮出锋芒阻止得寸进尺;适当释放攻击性,形成“不好惹”的气场,这正是保护自己的铠甲。
为了完成任务,他赴岭南展开实地考察,分析大唐兵部职方司的《皇唐九州坤舆图》和《天下驿乘总汇》,计算出五千四百四十七里的转运距离,推演出四条可行路线。他深入峒女阿僮的荔枝园,学习保鲜技术;以免征免检的通牒换取胡商苏谅的转运试验资金;用真诚赢得逃兵闫雅庄、林邑奴、斗鸡场蓝哥以及胡商阿弥塔的鼎力支持。
面对众人嘲笑他的痴心妄想,他通过科学实验发现:“截枝浸土,盐洗隔水,冰鉴保鲜,纸包密封,可延长荔枝保鲜期至十一日!”
他运用专业能力,将目标任务拆解成转运驿站、马匹损耗与物料消耗的精确公式;用城内六天绕行测试荔枝保鲜的温度阈值;规划主线路和三条备选路线,预设塌方、暴雨等应急预案。
带着这些专业方案,他回到长安,虽然四处碰壁,但户部、兵部、司农寺等部门态度逐渐转暖。获得杨国忠的银牌后,局势戏剧性逆转——原本踢皮球的官员纷纷主动配合。李善德和女儿袖儿吃不完玉露团,而放贷的十七娘也主动还清了房贷。
这告诉我们:世界不在意你的自尊,但会敬畏你的专业。李善德用行动证明,职场硬通货是不可替代的价值。
然而,职场的第三课也逐渐显现:独享利益必遭反噬,共享成果方能长久。当李善德在岭南组建“梦幻团队”,他很快被好友韩洄提醒:“做官之道三句话:和光同尘,雨露均沾,花轿众人抬。一个人吃独食,吃不了多久。”
于是他开始功劳共享:将献荔枝的首功献给右相杨国忠,巩固杨玉环的恩宠;将运送方案献给鱼常侍,恭送富贵;在奏折中强调各部门的“助力良多”,用“功劳簿”代替“问责状”,预留风险溢出空间,用结余资金弥补超支。
可惜这支梦幻团队最终因权宦贪腐,利益失衡,信任破裂。胡商苏谅因朝廷收回通牒选择背叛;阿僮的荔枝园被皇家强征,陷入情感绑架;小舅子郑平安因官场权斗,目标背离。透支的关系最终反噬李善德,真正的合作应当是共创价值,而非榨取利益。
剧中李善德的经历,映射出现代职场人无尽的挣扎与抗争:房贷、KPI、甩锅、抢功……杜甫的一句诗如醍醐灌顶:“既然退无可退,何不向前拼死一搏?”
真正的励志,不是攀上高位的光环,而是在被体制碾压时,仍然有勇气为所爱之人守护与拼搏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用这场穿越千年的转运之旅,告诉我们:我们送的不只是领导的“荔枝”,更是家人的期盼和自我的尊严。那些挑灯加班、为爱奋战的平凡打工人,早已是自己的英雄。
“即便失败,我也想知道自己倒下时距离终点还有多远。”
那颗跨越千年的荔枝,苦涩与甘甜交织,如同每个成年人的生活滋味——吞下酸楚,终能回味甘甜。
发布于:福建省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